来源:齐鲁壹点
2022-08-22 15:40:08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2022年上半年济宁加快“青年人才强市”建设,人才培养集聚能力不断提升,青年人才汇聚济宁的态势持续增强。据齐鲁人才的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济宁招聘需求稳中向好,青年人才“强磁场”效应逐步凸显。
2022上半年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全省第六
注: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当地就业的驻鲁高校毕业生流入量/全省驻鲁高校毕业生跨市流动总量,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反映出一个地区对驻鲁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就2020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济宁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位居全省第九,人才吸引指数为3.76;2021年上半年排名较2020年同期提升两个名次,位居全省第七,驻鲁高校毕业生吸引指数为5.88;2022年上半年排名上升至全省第六,较2021年同期提升一个名次,毕业生吸引指数高达7.65。
高校毕业生流入量同期上涨36.77%
2020年共有3664名毕业流入济宁就业;2021年流入济宁就业的毕业生为4158人,较2020年同期上涨13.48%;2022年流入济宁的高校毕业生为5687人,较2021年同期上涨36.77%。
据统计,自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围绕济宁“攀登计划”开展的“孔孟之乡·文化济宁”主题系列高校专场引才活动,覆盖山东、湖北、宁夏、辽宁等地区40余所知名高校,其中不乏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北大学、中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以及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知名优质高校,进一步拓展了济宁地区企业引才的影响面,实现了高校人才吸引群体的多样性、多层次性。
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凸显
如上图数据所示,2022年上半年流入济宁的大专毕业生占比为55.64%,本科为34.47%,硕士、博士分别为8.85%和1.04%。相较于2020、2021年同期数据,本科及以上学历流入占比明显提升,高学历人才聚集凸显。
聚焦“231”产业集群,打造就业新高地
从2022年上半年济宁高校毕业生需求按行业排名来看,机械/设备/重工需求排名第一位,占比13.56%;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与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维护)分别以11.56%、9.76%的需求位列第二位、第三位。
济宁构筑产业集群打造“制造强市”,具有济宁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趋成熟,工程机械、精细化工、新能源、精品旅游等7个产业集群和13家企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和领军企业库。集群所属行业覆盖70%的“十强”产业类别,领军企业中近50%属于新兴产业范畴,有效带动了产业园区化、集聚化、链条化、高端化发展。
以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有限公司、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煤工矿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丹佛斯动力系统(济宁)有限公司、倍耐力轮胎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岗位需求进一步扩大,求贤若渴,成为人才就业新高地。
鲁南经济圈人才高地中心城市正在形成
注:人才交互比为该地市流入济宁的人才量比济宁流入该地市的人才量
2022年上半年省内15地市流入济宁人口总量占比最高的是济南,占比为22.02%;其次是菏泽,流入济宁的就业人口占比为15.65%;泰安、枣庄流入济宁的就业人口占比分别以13.73%和12.12%位列第三、第四。
从2022年上半年济宁与鲁南经济圈圈内3个城市人才交互数据看,在人才吸引上占据了圈内绝对优势。菏泽与济宁的人才交互比为8.2:1,即菏泽流入济宁8.2人,则济宁流入菏泽仅1人;枣庄与济宁的人才交互比为3.2:1,枣庄流入济宁3.2人,济宁则流入枣庄1人;临沂与济宁的人才交互比为2.6:1,也是不对等的人才流动。
注:文中数据为齐鲁人才平台数据库中济宁活跃用户数据,截止日期为2022年6月30日。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