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上午,山东广播电视台举行“传承焦裕禄精神”主题党日暨《传家宝里的新中国》传家宝展示活动和媒体看片会。山东卫视《传家宝里的新中国》这档节目揭开神秘面纱。据了解,《传家宝里的新中国》的节目形式是,每期节目中有一到两位持宝人,携带承载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故事的传家宝,讲述传家宝背后的奋斗故事。
山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周盛阔向媒体记者和观众介绍了节目的创意背景。他表示,《传家宝里的新中国》是一件非常独特的作品,希望“用这档节目致敬辉煌的70年,致敬为新中国的成长、发展、壮大而作出种种贡献的人们,这也是山东广播电视台作为一个主流媒体所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山东卫视总监徐龙河介绍,节目拥有最高端的顾问团队,进行了最彻底的融媒体倒推研发。节目方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艺节目精品示范班”上经过了业内知名专家的特别指导,并入选“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
现场,节目嘉宾王斌讲述了自己的传家宝故事。王斌的传家宝是他父亲王莘1950年创作的《歌唱祖国》手稿,这也是该手稿首次在山东展出的。他回忆,父亲的《歌唱祖国》是在火车上看着窗外壮丽场景完成的,先写在了烟盒上,回家后写到五线谱上,创作出了这首经典。他透露,父亲在病重后还在想着为北京奥运会写歌,又因无法写歌而热泪奔涌……
《传家宝里的新中国》传家宝展示活动于9月24日至26日,在山东广电展览馆连续展示三天。《歌唱祖国》的原始手稿、焦裕禄亲手给树苗培土用过的柳编筐均参展。

传家宝:毛主席开国大典所穿服装
时间:1949年10月1日
传承人:李卓韦
传承人自述:这是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参加开国大典穿的服装。1954年初,毛主席把衣服送给了自己的卫士长、我的父亲李银桥。

传家宝:《歌唱祖国》创作手稿
时间:1950年9月
传承人:王斌
传承人自述:1950年,父亲王莘去北京购买乐器。途经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让他产生了创作灵感。这份手稿就是《歌唱祖国》最初的模样。

传家宝:抗美援朝英雄的结婚证
时间:1953年7月
传承人:王小华
传承人自述:这是父母亲当年的结婚证,两人结婚已六十六年。我的父亲王海是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

传家宝:我的全家福
时间: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传承人:侯荣、侯燕
传承人自述:这张全家福是我家三代人唯一的合影。马兰基地是中国核武器诞生地。我们一家人跟所有马兰人一样见证了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传家宝:焦裕禄同志用过的柳编筐
时间:1963年
传承人:魏善民
传承人自述:这是焦裕禄同志与我一同在兰考县劳动时用过的筐。1963年,焦裕禄在朱庄村南亲手栽种了一棵泡桐树苗。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之为“焦桐”。

传家宝:燕舞牌录音机
时间:1980年11月
传承人:徐萍
传承人自述:这台燕舞牌录音机见证了新中国第一支服装表演队的诞生和发展,并伴随我们走过了多年难忘的排练时光。

传家宝:我的97式军服
时间:1997年7月1日
传承人:谭善爱
传承人自述:1997年香港回归防务交接仪式时,我是中方指挥官。当时我所穿的是97式军服。它不仅是军人外在威仪的表现,也是国威的象征。

传家宝:父亲的锉刀
时间:20世纪70年代
传承人:宁允展
传承人自述:我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这把锉刀是父亲留下的。这不仅是个老物件,还是家风与家教的传承。它见证了新中国的铁路发展。
来源:齐鲁网
发稿时间:2019-9-24 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