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一首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唱的歌。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首歌如天籁般唱响鸟巢体育场的夜空。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歌被传唱不衰,凝聚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快70年了,为什么每次唱起这首歌,我们都会被它感动?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无条件地爱我们的国家!”近日,在山东卫视《传家宝里的新中国》节目中,《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之子王斌展示了他的传家宝——《歌唱祖国》原始手稿,讲述了这首歌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歌唱祖国》最原始的模样

  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著名作曲家,是歌曲《歌唱祖国》的作者,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38年在延安鲁迅文艺学院跟冼星海等学习音乐,曾担任过《黄河大合唱》中《河边对口曲》王老七的领唱。

他在天安门广场上产生创作灵感

  1949年开国大典上,象征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站在观礼台上,王莘激动不已,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写一首歌,去歌唱新中国。此后一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酝酿,但都没有写出满意的作品,直到1950年的秋天……

  那年,王莘任天津音乐工作团团长。正当为乐器发愁时,他听工友说北京有一个当铺,里面摆了好多乐器。带着团里所有的钱,王莘便去了北京。

  “他本来想得很简单,只买一只小号。没想到当铺里有很完整的一套军乐团的乐器。”王斌说,“父亲把钱一搁,问老板够买几样。典当行老板不懂乐器,以为大的最值钱。老板把大的东西都拿走了,留下的恰恰是乐团最需要的小型乐器。”

  王莘自己一人扛着这些乐器,两手提着两只圆号回天津,内心非常激动。

  那时,天安门广场是去火车站必经的地方。王莘气喘吁吁地停下来歇脚,一抬头,正好看到秋风吹动着的五星红旗在蓝天上飘扬,少先队员们正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歌唱。

《歌唱祖国》最初的旋律诞生于烟盒上

  一时间,他突然有了灵感。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想了很久却迟迟未来的词曲就那样没经构思地被他唱出来了!

  迎着北京的秋风,王莘流下了眼泪。那一天是9月15日,阳光灿烂,天安门广场上一派节日的喜庆。

  “他被自己的歌声感动了,他想这次自己真的写成了。”王斌说,“父亲越唱越来劲儿,便冲着火车站去了。”

  上了火车后,王莘找不到纸,就打开了烟盒里面那层白纸,飞快地写下了头几句。

  列车滚滚向前,车轮奏出律动的节奏。随着飞奔的火车,他坐在车厢里看着窗外的景物,又产生了第二次联想:“‘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那长江黄河有多宽,你能跨过去吗?你平时很难想出这种词来,可在火车上很容易联想出很豪迈的词。”

  回天津后王莘郑重地将曲子写在了五线谱纸上,成为《歌唱祖国》的最初手稿,成了王斌的传家宝。“这张谱纸由三国文字写成:歌词是中文,所有的乐器是用英文标的,表情符号用意大利文标的。”王斌说,“从五线谱上飞速写就的文字中,看得出来父亲当时非常激动。”

豪迈的旋律传遍四方

  创作完成后,1950年9月下旬,著名钢琴家靳凯华、男高音歌唱家王巍与王莘相聚在一起,第一次将《歌唱祖国》演绎出来。

  一年之后,这首歌在《人民文学》和《人民日报》上发表。1951年10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见到王莘,夸奖《歌唱祖国》这首歌好,特意送给王莘一套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为其签字留念。

  “这首歌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地唱遍大江南北。”王斌说。《歌唱祖国》风靡全国,成为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首祖国颂歌。

  之后,演出团队也逐渐走出国门,向海外传播这豪迈的旋律。令靳凯华印象最深的是1958年在埃及的那次演出。

当主持人报幕后,《歌唱祖国》演出团队登台,台下鸦雀无声。“人家不知道这首歌,”靳凯华告诉记者,“然而唱完后,坐在豪华包厢里的将军们纷纷起立,热烈鼓掌。”

  靳凯华说:“只有你真诚,你的作品才能流芳百世,才能有生命力。《歌唱祖国》就是这样的歌。国际国内对这首歌由衷地热爱,因为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一曲《歌唱祖国》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壮丽画卷勾画得淋漓尽致,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之心、民族之魂,成为亿万中国人民久唱不衰、响遍神州的金曲。

得知不能为奥运写歌 

他泪如泉涌

  从2005年开始,年迈的王莘便病重,终日躺在病榻上。有一天,他突然非常激动,所有的指标都失常,医生对他紧急抢救。儿子王斌拔下父亲戴着的收音机耳机才知道,里面正播放一条新闻——北京奥运会开始征歌了。

  王斌问:“爸,您想写歌是吗?”王莘抖动着肩膀,激动地回应。可此时的王莘已经病重,根本没有办法将脑海中的构思描绘出来。当儿子点破这个现实后,王莘才意识到自己不能为奥运写歌,自己再也不能写歌了。王莘躺在床上,肩膀不动了。停了几秒后,他的泪水突然喷涌而出。

  “那眼泪像从眼眶里突然喷出来一样。我当时都愣了,我这一辈子都没见他那么哭过。”王斌说,“不到一周的时间,父亲便离世了。”

病榻上的王莘依旧想为奥运写歌

  在王莘离开他一生挚爱着的祖国后,2007年11月28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向地球发来了《歌唱祖国》的雄壮歌声;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这首歌如天籁般唱响鸟巢体育场的夜空。

  “第一首歌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那个声音里充满了对祖国的那种依恋,那种不舍……”王斌说,“在我听来,正如父亲不想走,还想写歌。”

  用歌声传承家国记忆

  王莘曾说他一生只写了两首歌,一首是用音符谱写的《歌唱祖国》,另一首就是用心灵谱写的《歌唱祖国》。这件传家宝记载了《歌唱祖国》最初的样子,也承载了一代人的梦想。

  回望共和国近70年国旗飘扬的重要时刻,总有《歌唱祖国》的旋律回荡在耳边。它是海外游子的乡情乡音,它是赛场看台上的万人呐喊,它是浩瀚太空里的中国之声……它更化身为见证中华民族千秋功业的光耀之音,深深地烙在几代人的家国记忆里。

  近年来,中国文化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吐故纳新,扬帆出海,在全球各地掀起一阵阵“中国风”。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23.8亿美元,为2005年的5.5倍。目前全球已有158个国家(地区)设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茉莉花》《百鸟朝凤》……一曲曲经典悠扬的中国传统音乐奏响维也纳金色大厅。

  随着中国经济愈加发展,世界各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愈加高涨,中国文化的活力、开放度、创造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文化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时间砥砺信仰,让岁月见证初心。中国文化在时代的激荡中必将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齐鲁网

发稿时间:2019-10-12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