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仪式
闪电直播
株柏五村
三合村
宋园村
王桥村
院北村
曹村
12月5日下午,由临沂市网信办、郯城县委组织部、郯城县委宣传部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临沂站承办的“乡村振兴看郯城 第一书记在行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郯城大型采访活动盛大启动,来自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临沂日报等3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将在两天的时间里,走进郯城县6个村居,深入了解市派第一书记的工作成就。[详细]
村里的两名第一书记也没闲着,新建的20个大棚马上就要进行葡萄苗木的栽种,筹建的乡村文化大舞台也要动工开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和传统柳编产业优势,株柏五村正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朝着“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省级美丽乡村这一目标迈进。【详细】
新三合庄村地处郯城、兰陵两县交界,东靠沂河、西邻武河,京沪高速和省道352夹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480户,1863口人,村民以银杏树种植为主。第一书记李海滨说:“我们村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片银杏林,拥有胜利镇最优质的银杏林资源”。【详细】
12月6日上午,“乡村振兴看郯城 第一书记在行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郯城采访团第三站来到郯城县重坊镇宋园村,该村也是鲁南制药集团和临沂市侨联选派第一书记任职村。【详细】
12月6日下午,“乡村振兴看郯城 第一书记在行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郯城采访团第四站来到郯城县港上镇王桥村。冬意渐浓,在沂河之畔的王桥村,王朗故里文化公园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详细】
在郯城县红花镇党委内,一个高11.7米,宽6.8米的巨型中国节悬挂在大楼前,这是迄今中国最大的中国结。院北村是临沂市派第一书记董德慈和厉颜君的帮扶村,中国结是院北村的传统产业,驻村后,为了把这一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董德慈和厉颜君开始做起了长远规划。【详细】
前几天,郯城县高峰头镇曹村社区楼前还有几位村民正在砰砰乓乓地敲打着地面上的板砖,加紧社区楼的收尾工作。12月6日,“乡村振兴看郯城 第一书记在行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郯城大型采访团到曹村采访时,大楼已经启用。【详细】
12月7日,由临沂市网信办、郯城县委组织部、郯城县委宣传部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临沂记者站承办的“乡村振兴看郯城 第一书记在行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郯城大型采访活动圆满结束。在为期两天的采访中,3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走进郯城6个第一书记村,深入了解市派第一书记在当地的工作成就及经验做法。[详细]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12月6日,“乡村振兴看郯城 第一书记在行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郯城采访团第一站来到郯城县李庄镇株柏五村。忙完“三秋”,农民们迎来了悠闲的冬季。然而,株柏五村的农民们却越发忙碌起来。走进村子里,随处可见村民在编织杞柳制品。[详细]
新三合庄村地处郯城、兰陵两县交界,东靠沂河、西邻武河,京沪高速和省道352夹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480户,1863口人,村民以银杏树种植为主。第一书记李海滨说:“我们村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片银杏林,拥有胜利镇最优质的银杏林资源”。[详细]
12月6日下午,“乡村振兴看郯城 第一书记在行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郯城采访团第四站来到郯城县港上镇王桥村。冬意渐浓,在沂河之畔的王桥村,王朗故里文化公园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详细】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要从解决老百姓们最期盼的事情入手。季伟、刘刚两位第一书记驻村以来,通过积极协调上级支持、村集体自筹资金等形式,累计提升改造、硬化道路2500米,较好解决了行路难得问题。
王桥村是王朗故里,村民都是王朗的后人。王朗的衣冠冢就设在这里。”季伟说,但在此前,这些浓厚的文化底蕴并没有被挖掘利用好。“龙凤滩公园是亚洲最大的雄性银杏树公园。”刘刚补充说,这么好的一片原生态的雄性银杏树公园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郯城县红花镇党委内,一个高11.7米,宽6.8米的巨型中国节悬挂在大楼前,也是迄今中国最大的中国结。院北村是临沂市派第一书记董德慈和厉颜君的帮扶村,中国结是院北村的传统产业,驻村后,为了把这一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董德慈和厉颜君开始做起了长远规划。[详细]
红花镇有大棚蔬菜2万亩,大院子社区种植大棚蔬菜约900亩,菜农400户左右,形成特色农业,被誉为“山东的南菜园”。“但是镇上的蔬菜市场从七八年前开始萎缩,40亩的交易市场荒芜了。”董德慈说。
几名工人的施工现场就是院北村下水管道的铺设现场,村落里的三条主干道,共2040米基本铺设完成。村内两侧铺设的土堆还没有平整绿化,但是村民开心地告诉记者“我们村现在还不漂亮,过些日子你再来,就跟城里一样。”
前几天,郯城县高峰头镇曹村社区楼前还有几位村民正在砰砰乓乓地敲打着地面上的板砖,加紧社区楼的收尾工作。6日,“乡村振兴看郯城 第一书记在行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郯城大型采访团到曹村采访时,大楼已经启用。
乘车沿205国道一路平坦,转入曹村后,一条乡村水泥路直通村内,通过路两边低矮的民房可以看出,村子多年未变。左转进入一个胡同几十米,一个挂着“市派第一书记村级经济增收示范点”的厂房出现在眼前。
在今年9月份,村里打了第一口深水井,村民吃上了“自家”的水,家门口能挣钱,萦绕心头多年的土地问题也解决了,还吃上了自己村里的自来水,曹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而曹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