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滩区“鹅蛋村”脱贫记:扶贫是解决乡愁又带来希望
77秒|黄河滩区“鹅蛋村”脱贫记:扶贫是解决乡愁又带来希望
齐鲁网
2018-01-30  18:57
  编者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先扶智,这一理念,很多人都已经接受。然而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扶贫工作者们体悟最深的也许是“扶志”。在长期的困顿中,人缺少的也许是奋斗的希望,是为了幸福而努力的干劲儿。山东的黄河滩区,东明县长兴集乡西黑岗村,是省级贫困村。交通闭塞,资源匮乏,村民主要靠种地为生,很多村民有着“得过且过”的念头。然而,由于一个人的出现,这个小村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路。
  尹剑是山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一名人民警察,去年2月份,在接受了为期八天培训之后,他来到了山东省东明县长兴集乡的西黑岗村,成为了一名“省派第一书记”。他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还带领村子走上了一条特色脱贫致富路。

  第一书记化身鹅蛋推销员,从危机中寻找转机

  西黑岗村地处黄河滩区,是省级贫困村。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去年,一些村民开始尝试养鹅,但由于缺乏技术没有经验,村民们养的鹅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村主任司爱民记忆犹新:“当时情况非常严重,村民很多都是借钱养的鹅,鹅染了病死了很多,鹅蛋也没人敢要。”

  养鹅户刘东元的情况正是如此。当时,他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了二十万元养了两千只鹅,却因为染病相继死去。

  一只只鹅接连死去,鹅蛋也卖不出去,养鹅户们陷入了绝望,他们把死去的鹅和鹅蛋,都摆在了尹剑的面前。尹剑明白,他所面临的是这个村庄产业的脆弱。

  尹剑说:“我联系了乡里、县里,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案。最终通过省公安厅的相关警种,联系到了省畜牧兽医局进行检测,最终发现鹅其实是患了肠炎。”

  查出了病因,尹剑带着省里专家的鉴定结果和药方回到了村里,对症下药之后,村民养的鹅陆续恢复了健康。与此同时,检测还证实了鹅产下的鹅蛋也是安全可食用的。但在那个时候,西黑岗村的养鹅户手里已经积压了20万枚鹅蛋卖不出去了。

  这么多的鹅蛋,究竟该怎么卖?卖给谁?面对一筹莫展的村民,尹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于是他当起了西黑岗村的鹅蛋推销员,“朋友圈的朋友也很关心,就给我介绍了很多社区单位的群主,把我的信息扩大到了我不认识的朋友圈里。”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通过朋友的帮忙和网络的传播,西黑岗村鹅蛋滞销的消息,传到济南的大街小巷,有人十枚二十枚、有人一箱两箱的购买,甚至还有好心人帮尹剑在自家的公司和商店建立了代销点,帮忙销售鹅蛋。有了销路之后,尹剑又当起了鹅蛋送货员,把一箱箱的鹅蛋用自己的车或者朋友的车运到济南。

  除此之外,尹剑还想到了电商,他帮村民建了微店,把鹅蛋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司爱民说,自己在村里干了二十多年,当初知道第一书记要来,更多的是想着如何应付。而看到尹剑为了村里的鹅蛋滞销忙前忙后,他下定决心,要跟着尹书记在西黑岗村好好干。正是通过尹剑和村民们的齐心协力,西黑岗村的20万枚鹅蛋全部销售完毕。

  今年,养鹅户王振康家的两千只鹅又开始下蛋了。有了去年的经验,加上第一书记带来的先进技术,今年村民们的鹅几乎没有发生因病死亡的情况。再过几个月,村里的养鹅示范基地就可以投入使用。尹剑说,未来村民的养鹅规模和水平都会实现整体的提高。

  办公司做电商,为更多的农产品找销路

  卖鹅蛋带给尹剑带来的启发还不止这些。他意识到,是互联网和电商让村里的鹅蛋销往了全国各地。那对西黑岗村来说,如果能有一个统一的电商平台,能卖的就不仅仅是鹅蛋了。于是他带领西黑岗村办起了公司,注册了“欣锄”这个商标,为更多的农产品寻找销路。

  除了电商这种模式,尹剑还联系了周边的很多企业,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更多的渠道。村民于风书是村里的蔬菜种植能手,他和妻子两个人承包了村里的十几个蔬菜种植大棚。种植的规模上去了,老两口却仍然依靠传统的沿街售卖的方式卖菜,导致很多菜没有办法及时销售出去,好面子的老于甚至偷偷往黄河里倒菜。知道了这个情况,尹剑找到了老于,提出把他的菜通过村里的公司来销售。

  为了让村民能更好地掌握技术对接市场,尹剑还联系了一家企业,把村里的年轻人送进了电商课堂。

  开工厂搞养殖 他把村民们的精气神激活了

  去年,尹剑和村委会商议决定,把卖鸭蛋的盈余,投资到村里的一处闲置房屋的改造上,也就是现在欣颜服装厂的加工车间。之后他又联系了一家爱心企业运来了机器,希望村民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企业代加工服装,而一直在威海一家服装厂打工的“90后”宋素敏,在尹书记的鼓励和支持下,成了厂子的领头人。

  村民慧霞的家庭情况在村里一直十分困难,丈夫在外打工收入微薄,由老人生病,一家人还欠下了不少的外债,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一直闲在家里的慧霞,可以去服装厂上班,这样既不耽误照顾家人,也可以赚点钱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为了鼓励更多像慧霞这样的留守妇女到服装厂学技术,尹剑还对症下药的开出了优惠条件。

  宋素敏告诉记者,“村里有幼儿园,为了多拉一个工人,就提出了(工人)的孩子上幼儿园半价。”

  尹剑介绍:“咱们省去年的贫困标准是人均收入低于3402元以下,在这个服装厂的工人月均工资能达到1000元以上,年收入就能达到12000元以上,这样就彻底解决了整个家庭的脱贫问题,也解决了他们就业和可持续的发展。”

  有了欣颜服装厂,西黑岗村不仅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劳动就业,还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现在,宋素敏的厂子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春节前,而为了增加生产能力,她在自己的娘家村里又建立了分厂,现在两个厂一共有60多名工人,大都是西黑岗村和附近村里的留守妇女前去打工,熟练的工人每个月的工资能达到两三千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见到了“90后”姑娘宋素敏的成功,村里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对返乡创业都动了心。在村民们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尹剑又开始东奔西走,为村民们找项目。

  司洪军之前一直在浙江宁波干工程,听说村里来了第一书记,能带领大家致富后,他也选择了回到村里,而他现在从事的赤松茸养殖项目,就是尹剑引进到西黑岗村来的。

  司洪军说:“以前就觉得我们村穷乡僻壤的没什么发展前途,经过尹书记过来,发现我们商机也很多,所以把家里的事情搞好,守着老婆孩子又能挣到钱,挺好。”

  除了宋素敏和司洪军,现在,西黑岗村还有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选择回到了家乡,搞养殖、开工厂。面对村子里不到一年就发生的大变化,村主任司爱民说,是尹书记把村民们的精气神激活了。

  既有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又解了村民们故土难离的乡愁,作为一名第一书记,尹剑说,他所理解的扶贫,不仅仅是通过物质上的帮助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让农民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找到脱贫致富的办法,“扶贫就是扶志,他们都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渴望,第一书记来了之后,就是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只要他们认可了,他们就会全身心的投入。”

  编后:乡村振兴讲求实干,脱贫攻坚需要奋斗。有扑下身子的第一书记帮扶,有困难群众自强不息的劲头, 美好幸福的生活就不会只是一个梦。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