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让父母远离网络谣言伤害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1-10-09 16:16:10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智能手机和微信的普及,长辈们也都开始熟练使用起微信聊天和朋友圈功能了。

但是,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信息获取与分享的门槛变低而传播效率变高,加上老一辈对所获取的消息习惯性认同、对社科知识的一定匮乏,导致长辈群和朋友圈成为了谣言的重灾区。

在体谅长辈的前提下,也不能放任谣言的继续传播:谣言在自家群里出现,就请消灭在自家群里。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一定要分享给家人看,我们总结了父母最容易上当的谣言标题形式和识别谣言的通用方式。提醒爸妈提高警惕:

冠以权威名头

这类谣言针对长辈们认同权威的特点,经常使用【中央发话了:……】【央视都播了……】【国家最高机密:……】这样的标题。

话说国家最高机密能让你知道嘛?

爸妈,看到这类内容,请迅速撤离。

耸人听闻标题

【震惊!】【惊爆!】【太神奇了!】【出大事了!】

真正的头条大事不会使用这样的标题,内容足够震撼的新闻不需要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眼球,内容本身才是震惊的部分。只有标题党和谣言才惯用这种词语。

爸妈,看到这种夸张的标题时,就不要点开内容了。

敦促阅读和转发

【速看,马上删】【必须转,秘方】【警惕,紧急通知】【转给亲朋好友】【已经出事,都在转】

事实上这种自称“马上删”的文章并不是作者删掉的,而是被网友举报,被判定为不实消息而被删掉的。

微信图片_20211009160858

被举报后删除图

爸妈,以下这样的文章,别急着转发,隔天再看看,八成已经被举报删除了。

煽情骗转发

【家里有小孩的注意了】【为了你的家人,请一定要看】【含着泪看完】【为了家里的老人,转吧】

这类谣言喜欢用老人和小孩作为诱饵,通过诉诸亲情,诱导大家以爱心之名传播谣言。

爸妈,上有老下有小的你们辛苦了,但看到这种标题一定要提高警惕。

夸大危害或功效

1.【致癌】【致命】【有毒】【不要再吃了】

2.【一招见效】【每天3分钟】【只要7天】

健康类谣言多见如此两种标题,第一种盲目夸大某类物质的危害:例如,某种果蔬中测出有农药或者农药超标,就称这种果蔬全体含有“剧毒”;第二种宣称通过一些简单易行、代价很小的方法就能在短期内治愈慢性病或疑难杂症,通过取巧的方式诱惑转发。

引用网友的一句话:爸妈,你要相信,在朋友圈里世上没有东西是能吃的;你也要相信,你想吃绝对干净无污染的东西也确实没有。

识别谣言的通用方法:

01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

著名的“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等谣言视频均出自个人或自媒体,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和媒体证实其真实性。对于非权威来源的信息一定要谨慎对待,“宁可信其有”“好心转发”都可能是在传播谣言。

02善用识谣工具和搜索引擎:

许多谣言具有周期性特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改头换面重出江湖。因此遇到个人无法识别的谣言时,可利用搜索引擎或识谣工具,查看此前是否已有相关辟谣信息。随着各方对网络谣言治理工作关注度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出现了许多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识谣工具。综合利用这些识谣工具和搜索引擎,通常能识别网络上流传的大部分谣言。

03参考评论或向专业机构求证:

在辟谣信息尚未出现时,可多参考其他人的评论,为自己提供更多思路。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向相关专业机构和专家进行求证。

[责任编辑:杨凡、陈晓梅]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网络招工也有“坑”,求职应聘须谨慎

正值招聘求职旺季,线上招聘火热进行,不法分子利用网友急于求职的心理,处心积虑挖“坑”,假借招聘名义实施诈骗。[详细]
新华网 2021-10-09

公共场合个人信息保护实用技巧

现如今,公共场合不仅包括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场所,还可以是“社交朋友圈”等互联网上的公共空间。我们每天穿梭在各种公共场合中学习、工...[详细]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1-10-09

勒索软件防范指南

勒索软件是黑客用来劫持用户资产或资源实施勒索的一种恶意程序。黑客利用勒索软件通过加密用户数据、更改配置等方式,使用户资产或资源无法...[详细]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1-10-09

手机APP上查个人征信,靠谱吗?

近期,不少微信朋友圈频频推送“个人信用报告”查询APP下载广告,可以直接在手机APP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免去排队等候的麻烦。那么,APP上...[详细]
新华视点 2021-10-09

收集“手持身份证照片”究竟为哪般?

在网友举报信息中,关于“某某App收集手持身份证照片”的信息可谓屡见不鲜,尤其是在App陆续上线注销功能后更是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人证...[详细]
网信中国 2021-10-09

个人信息保护实用技巧——App使用篇(下)

个人信息保护实用技巧——App使用篇(上)对App从下载、安装、注册、登录、使用、注销等全过程通用的个人信息保护注意点和技巧进行了说明,...[详细]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1-09-18

个人信息保护实用技巧—App使用篇(上)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App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到通讯交友、影音娱乐、学习教育、运动健康等,App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触...[详细]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1-09-18

你所不知道的密码安全

2021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面向社会发起密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持续营造“知密码、懂密码、用密码”的良好氛围,进一...[详细]
新华网 2021-09-18

最新案例为你提个醒:这几类APP要小心!

视频、购物、摄影、社交、理财······各类APP层出不穷,只要你用得着,就能给你下得到。 但这些APP你得注意了!汇集最新案例,警方为...[详细]
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2021-09-18

手机号注销了 支付宝解绑了吗?小心钱财尽失

近日,一家信息安全机构发布信息称,相当数量的在售手机号码处于“中毒”状态。购买人可以通过手机号码验证功能,进入前使用人的QQ、微信,...[详细]
中国网信网综合 2021-09-18

八成家用摄像头存泄密风险!家庭生活或被网上直播

随着人们安全防护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智能摄像头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标配”。连上Wi-Fi,即便出门在外也可时时监控家中的情况。与此同...[详细]
新京报 2021-09-18

网络安全如何做?提防黑客来“敲门”

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诈骗、窃取个人信息等花样层出不穷,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扰乱着我...[详细]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21-09-18

信息化战“疫”须防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部分地区都开始推行线上健康申报系统,但是,一些地区由于申报系统上线匆忙,缺乏有力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详细]
新华网 2021-09-1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