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精度小到0.05毫米!全国只有宁允展一人能做到

  高铁,是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李克强总理向全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携带的唯一车模就是该型号列车。

  在高速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的转向架里,有一个叫定位臂的核心部位,它的细节研磨离不开一个人——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宁允展的打磨误差精度小到0.05毫米,全国只有他一人能做到。

  近日,宁允展带着父亲留下的锉刀做客山东卫视《传家宝里的新中国》节目。他说,这把锉刀不仅是个老物件,还是家风与家教的传承。它见证了新中国的铁路发展历程。

他在细如发丝的空间里

施展自己的绝技

  高铁的“定位臂”,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很陌生。

  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他负责的这道工序,不止在中国,全世界所有高铁生产线上,都要靠手工研磨。

  宁允展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来自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研磨间隙0.1毫米的时候,全国业内有十几个人可以实现。但是现在要求到0.05毫米的时候,只有宁允展一人能做到。”宁允展研磨班的班长刘志强说。

  按照国际标准,留给手工的研磨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过去的日子里,宁允展就在这细如发丝的空间里施展着自己的绝技。

宁允展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 解决了国内技术难题

父亲的一把锉刀

带他走上“工匠之路”

他在自己家中的“小工厂”里研发出12项国家专利

  对于研磨这项技能,最初的萌芽是从宁允展父亲身上开始的。小时候受父亲影响,他喜欢上了手工制作。长大后成为一名工人,父亲给了他一把锉刀。他用这把锉刀来给东风5型内燃机车的细节锉屑。

  善钻研、爱钻研的宁允展说,从这把锉刀开始,他喜欢上了机械制造,在家给自己建造了一座“小工厂”,搞点小发明创造,而这座“小工厂”不过是他家中的一个房间。走进去可以发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机械设备环绕其中,有诸多工艺图纸,各种研磨机器,甚至还有专业空气室高压清屑装置。

  宁允展对自己的“小工厂”自豪又满意,他说:“这里允许有失误,也允许有改正的过程。但是在工作之中,我们这个行业是不允许失误的。”下班后,他经常在这里继续锻炼技能,研发出12项国家专利。

  “我跟父亲有很多共同语言,特别是在技术上。”这把锉刀代表着父亲对他的鼓励与期盼,陪伴着宁允展成长,为宁允展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

  宁允展由衷地热爱着自己的这份事业,他说:“我不是完美的人,但我的产品必须完美。我做的这项工作,必须严谨。它关乎国家财产和一车人的安全。”

  凭借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5年,宁允展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报道,为人所知。

  大国工匠,轰动全国。宁允展说,当时他以为是拍摄一个教学宣传片,展示工人的操作技能。直到现在,他也没想到影响会如此广泛。“我只是一个代表,背后有许多高铁员工付出很多。作为一名一线工人,非常幸运能参与这个拍摄,自己也很激动。”

什么是工匠?宁允展说出心中的这番朴实的话

  2017年,宁允展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获得这个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整个高铁行业的认可。”

  宁允展说,工匠,就是靠手艺吃饭,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好自己手中的活,这是工匠的本分。

  “中国制造”离不开大国工匠

  像宁允展一样,我们的大国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技术的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他们满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诚,携手创造出一项又一项震惊世界的中国高度与中国速度。

  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也由人民共享。中国与日俱增的科技实力,正在为中国制造注入不竭动力。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C919大飞机、“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等大国重器不断涌现。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成为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它们正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是中国高速发展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的缩影。

  中国制造从硝烟里走出,历经艰难困苦,绘就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它书写在神州大地的沧桑巨变中,也书写在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中。今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正在共同发力,编织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图景。

来源:齐鲁网

发稿时间:2019-10-12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