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2017-06-15 09:29:06
近日,云南宣威一男子持身份证去当地银行办理业务时,被要求开具户籍证明。为此,派出所霸气“怼”银行称,按照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具此类证明,若再让群众往返,将通报银行单位的纪检部门。
舆情脉络
6月1日,宣威市凤凰街道辖区居民陈某云持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到宣威市农村信用社办理银行业务,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他到户籍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
“不出具证明告知书”
接到该情况后,凤凰派出所户籍民警及时向陈某云告知,“按照相关规定,该证明如果有身份证、户口薄、护照等能证明身份的,公安机关不再出具”,并向该单位出具了“不予出具告知书”。
与以往“派出所怒怼”不同的是,这一次派出所警告说“将通报你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新闻媒体”,从而引发舆论关注。自事件发生以来,舆情处于不断升温状态,截至6月6日12时,共监测到相关新闻报道及转载403篇,微博302条,微信277篇。
舆情发展走势图
6月5日,《北京青年报》发表《警方怒怼银行凸显信息共享缺失之殇》一文,探究“奇葩证明”背后原因,该文被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门户网站转载,转载量达百余篇,舆情热度达到峰值。至6月6日12时,事件热度逐渐回落。
媒体观点梳理
为警方行为点赞。新华网评论称,既然相关部门早已三令五申,为何有单位仍在索要“奇葩证明”?一方面是因为存在路径依赖,不能及时转换观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了证明,一旦出错银行就能轻易推卸责任,所以不管有没有必要,有些单位依然故我。因此,要为派出所怒怼“奇葩证明”点赞。
奇葩证明反映变相懒政。鲁网评论称,一些职能部门喜欢要群众开一些“奇葩证明”,其实就是玩忽职守。心里没有人民群众,才会习惯性地让群众来回折腾。说到根本,出具一些毫无意义“奇葩证明”的行为,就是一种变相懒政,就是典型的“孙连城式”工作方式。
凸显信息共享缺失之殇。《北京青年报》评论称,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部门间信息共享的不畅通。虽然有些部门不再出具相关证明了,但某些部门依然需要该证明以减轻责任。因此,必须尽快实现政府部门与其他服务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方能釜底抽薪,根治“奇葩证明”。
不能一怼了之,更需制度完善。《北京晨报》刊文《对“奇葩证明”不能一怼了之》表示,怒怼之后,问题是否真地得到妥善解决了呢?相关需要出具“奇葩证明”的规定,是否经过了重新的修订了呢?如何防止类似的“奇葩证明”不再出现呢?显然,这些疑问都没有得到解决,如何保证类似的现象不再出现,其实更需要一个制度的建立和确定,而不是“一怼了之”。
网民观点摘编
点赞派出所,斥责此类“奇葩证明”(46%)
网友“平常心—1177”:银行过分了,身份证就能证明自己,不然要身份证干嘛?
网友“Andy-王先生”:涉及群众的事,都不是小事,都应该尽快解决。
网友“格调绽放”:为这个户籍民警点赞。
不能一怼了之,如何根治此类现象值得思考(31%)
网友“社会我悦哥”: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这类证明一直屡禁不绝?这不仅仅是银行自身的问题,很多机构都存在这个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怎么落实规定,杜绝此类现象。
质疑媒体报道不全面,银行要证明或另有原因(23%)
网友“杨文战律师”:作为媒体,应该采访一下银行方面,问问银行这么做是否有什么原因和理由。有新闻冲突的报道,不给各方发言的机会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作出客观的判断。
网友“labe1010”:现在社会伪造身份很多,一般没有什么特殊情况,银行也不会要求客户去公安局,为什么没有要求别人去,就要求他去,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舆情观察
纵观整个舆论场,为派出所点赞成舆论主流,警方批评此类“瞎折腾”证明值得肯定。然而,当派出所怒怼“奇葩证明”成为一种现象,折射出的更是“奇葩证明”的顽强生命力。这类“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早就备受诟病。2016年8月,12部委就专门出台了《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公民凭法定身份证件能够证明的事项,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斩断了“奇葩证明”的后路。
然而,政策规定有了,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根治。近来,警方怒怼“奇葩证明”的新闻频频出现。如今年2月,湖北某支行在客户要求兑换残损纸币时,要求派出所出具“不是人为故意损毁人民币”证明,遭派出所拒绝,最后以银行道歉告终;5月,河北沧州某银行因存单名字被工作人员输错,要求储户去派出所开具“我就是我”证明,被派出所“霸气”回复“认真学习中国汉字”,这些事件引发舆论围观,往往能督促事件尽快解决,可事件过后,这类现象又“鬼火”般重来。
从当事方来看,“奇葩证明”经三申五令之后仍屡禁不绝,将严重影响这些单位的公共形象。面对声誉可能遭受损失的情况,这些机构何以“屡错屡犯”?一方面是对先进技术手段的不重视、不利用。如今大数据、云平台等互联网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有些部门却对新事物、新技术视而不见,依然沿用老套路、老办法做事,致使审批办理流程复杂,难免让前来办事的民众有种“穿越感”。另一方面是规章制度存在忽视效率的弊病,某些机构制定的条条框框只是划清了权责界限,却把效率摆在了次要位置,执行者只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奇葩证明”如何才能划上终止符?
首先,技术手段上,要尽快实现个人信息的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以身份证为基础,将公民的户籍、婚姻、教育状况等基础信息整合到统一平台,一张身份证能解决的事项,绝不让民众跑第二趟;其次,制度层面上,需尽快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转变业务思路,简化办理流程,将效率提到重要位置,实施鲜明的奖罚措施、问责机制,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恶劣的,就应得到惩治。
除此,根除“奇葩证明”,不能总等着被怼后的舆论倒逼,简政放权也不能全指望部门和单位的主观能动性,监管力量也应尽快归位,让“瞎折腾”付出应有代价。有些地方为了避免责任麻烦,而“乱动嘴”折腾老百姓,实质就是乱设许可条件。如果这类行为得不到外力约束与监督,当事方就不会把百姓的事真正当成重要的事来解决,毫无成本代价的“瞎折腾”自然会屡禁不止。
不能总使用“将通报你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新闻媒体”,动用监管力量让懒政慵政付出代价,“孙连城式”工作方式才能被有效纠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