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舆情中心
2017-06-13 10:36:06
5月31日,是第30个世界无烟日,“无烟”话题再次引发热议,截至31日20时,微博相关微话题阅读量高达2.8亿次,参与讨论量20.8万次。如何提高全民“无烟”意识,各地城市管理者也是想出了各种“妙招”。比如在黄山市屯溪区,当地开展“烟头兑换大米”活动;而在西安市,当地副市长带队上街捡烟头,持续推进 “烟头革命”,打造清洁卫生之城。
类似于上述这些宣传形式,无需一一列举。但有一个问题是,每当有这样的新闻见诸报端时,总会引来网友的各种猜疑和争议。尤其是在西安,当地副市长聂仲秋带队上街捡烟头,严查“烟头革命”的落实情况,这一消息在5月27日经《华商报》报道后,立即引起了网民广泛关注。红网舆情中心数据监测显示,截至5月31日20时,涉及该事件的全网信息量共2648条,其中微博2084条,单条微博转发评论量1000余条。
网民情绪的高涨,主要在于捡拾烟头者的身份和行为产生的冲击,在心理上很难达到一致的认同感。有网友认为,副市长捡烟头,是不务正业,刻意地用这种行为进行宣传,是作秀;还有人认为,领导能俯下身捡烟头,这本身就值得点赞。不过,也有人认为,最近几年当地的环境明显改善,这样的宣传形成常态化才更重要,比如外出上街、散步、出游等,看见有烟头,随手捡起,这样会更到位。
观点一:领导上街捡烟头,作秀不务正业。
@Vivian_Cihang:上班时间捡烟头算不算不务正业?人民纳税给你们,是让你们捡烟头的吗?业余时间捡烟头不行吗?
@痴情乐趣:现代社会的组成是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行政领导去检烟头是不务正业,还带个牌子让人看,就是作秀。
@Jimmy龙骑士:既然是休息日暗访为什么还要带媒体?如果是为了环卫捡烟头为什么会精确的记得烟头数量?后面一众领导跟风捡烟头是否是在工作外的时间?为什么还要带媒体?做好事要留名留姓还要留官职和照片。
@用户83xn018nrh:政府官员当上环卫工了?!他们没其它更重要的工作吗?很闲吗?政府开那么多工资让他们去捡烟头?
@阿杜在路上2000:有空搞点大事, 多点垃圾桶, 乱扔垃圾罚款, 浪费那么大的领导捡垃圾 对得起你的工资吗?
观点二:作秀也无妨,至少是在做,值得点赞。
@旧街疯子:不管是不是作秀,但至少他敢做,而且不是坏事,最怕就是那些什么都不做的。
@大秦麻雀:要看到烟头革命积极的一面,城市环境好了,人心情舒畅了,别老戴着有色眼镜看政府和政府官员的行为,我们多的应该是鼓励和积极推动政府做的更好,而不是作壁上观、说风凉话!政府官员能俯下身,这本身就应该给个大大赞。
观点三:这些宣传对当地环境有改善,常态化很重要。
@三界寺小和尚:这不是作秀。王书记来了以后,今年的西安,比去年的西安干净多了,当地市民们最有发言权。
@上城在线:领导带头所展现的是一种对问题高度重视的宣告、一种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态度,旨在提醒下属:大家定要高度重视、切实行动起来,因此这种带头是必要的。当然,明显作秀会让人喷,但检验效果最终靠时间和历史,如这市长任内能真抓实干,使问题有明显好转,就不枉这次作秀了,关键看其今后行动!
@贵州正义:应该客观地看:宣传戒烟是对的,引导更对,但作为一个副市长,我认为,应该是宣传、号召、动员全民自觉行动起来,才是要干的。在街上出游、散步、视察等等,看到地上有烟头垃圾随手弯腰捡起,就更具体到位了。
互联网时代,开放的讨论空间,对很多城市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事件宣传和舆情引导的基础上,官员的一言一行,都会聚焦在舆论的目光下。从上述网民的态度来看,超过半数的网友对这一行为进行了质疑和批评。
舆论的迅速围观,拨动网民的情绪,让这条新闻的当事人成为吐槽的对象。而事实上,“领导捡烟头”的新闻并不新鲜。经过信息梳理后发现,在西安市,领导捡烟头的新闻早在2016年就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2016年12月24日(星期六)下午16:30至晚上19:45,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暗访城墙景区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用时3个多小时绕城墙步行一圈。发现多处烟头、纸屑等垃圾随意丢弃现象,亲自捡拾起27个烟头。随行工作人员也捡起近20个烟头或纸屑。
上述这篇报道,当时就引发了网友热议和媒体关注,西安当地,聚焦在一只小烟头上的“烟头革命”在全市城乡展开,“烟头不落地”等各种活动将“烟头革命”陆续铺开,并对各辖区进行“烟草革命”检查考核,连续三次月度排名末位分管领导将被约谈。
2017年5月24日,当地的新闻媒体还曝光了一批烟头较多的辖区,区委书记、区长等20人被问责。
从这些报道来看,“烟头革命”并不是昙花一现,在当地是下定了治理的决心,并建立了问责机制,推进和治理,也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经过这样的信息梳理后,或许有网友会对“副市长带队捡烟头”有了新的评价,这场处于争议声中的“烟头革命”之路,一如既往地探索前行,推进的魄力和实干的作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一个合情合理的交代。但在全媒体盛行的境遇下,领导干部如何去运用好宣传载体,让外围的网友更多地了解本地信息,也成为一个新的讨论课题。
很多时候,城市治理的宣传,让管理者绞尽脑汁,各种奇思妙想也是应有尽有,但最终的效果却总是不理想,甚至有时还在无形中形成负面。事情做了,感觉良好,网友却不买账,舆论的压力,却总是让宣传效果大打折扣,简直有些出力不讨好。这种尴尬的局面,也确很难堪。
于普通的网民来说,尽管管理者的各种奇思妙想,“花式”宣传各领风骚,但这些真的都不那么重要。首先,网民的态度和反映最直观是,这些措施、这些政策、这些行为等等,对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影响,能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带来满足感?
就“副市长捡烟头”来说,刷爆网民眼球的同时,也让民意情绪迅速井喷,捡拾烟头者的身份成为关键,必然形成舆论争议;开放的舆论场,在一条新闻背后,网民不会刻意地去进行信息梳理,仅从直观的某一个点,对事件的表面做出评价,加之越来越多的不明真相的网友围观,迅速形成“蝴蝶效应”。
如果换个角色,捡拾烟头者是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舆论的反映或许是另一幅集赞的场景。什么样的角色,做什么样的事?这种普遍的认同感,是舆论评价的基础。
从传播的角度上看,领导上街捡烟头,这种冒着舆论风险的“带头”宣传,职位分工与实际行为的落差,必将把这一事件推向舆论的看台。在舆论场,照片与文字的静态传播方式,往往受到了很多局限,网民所看到的信息,是单一的领导形象,没有更多的事件作为支撑点,除了作秀还是作秀。
当然,备受争议的同时,也助涨了事件本身的宣传氛围,但对舆论导向的把握存在较大风险,不值得成为类似事件的宣传样本。如果,换一种宣传方式,以互联网思维切入“烟头革命”,打造“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推进阵势,让更多的网民参与其中,打破刻板作秀的宣传形象,当前的尴尬局面或许才能化解。
实际上,网民对“副市长捡烟头”的质疑和批评,是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要跟上网络的发展节奏,对各种事件的宣传推进,要具备舆情风险预估的常识,避免枯燥乏味的“假太空”式刻板印象。在宣传的形式上,要善于结合互联网思维开展各项工作,多参与、多互动、接地气、讲实效、有成果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宣传格局的新期待、新需求。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