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我的代表作”栏目
上周收到作品150余件
今天
我们展示第九期入选作品
“我的代表作”活动
正如火如荼进行
主题报道
人民日报:《文化中国行丨聚焦嘉峪关村 :“望见长城 就到了家”》
作者:王锦涛
长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作品通过甘肃嘉峪关村民蔺晶的创业经历,展现“村因长城而生,人靠长城而活”的时代变迁,生动反映长城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历程。视角独特,文字优美,挖掘深入。
新华社:《文化中国行 | 寻味津门故里》
作者:秦大军 邵香云 许健 郝杰 胡震泽
以天津文化源头——三岔河口为起点,逐步展开对“津门文化”的探寻,展现天津古文化街的历史底蕴、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娓娓道来,层层递进,知识性、趣味性、启示性兼具。
山东广播电视台:《文化中国行丨杂技追梦人张馨文:时间是最好的朋友》
作者:刘骏 崔维莉 逯兴举 刘桂秋 李玲 刘晨 张志方 张鋆宏 郭鹏举 范贵宇
讲述38岁的山东省杂技团演员张馨文坚守梦想、不懈探索,将杂技艺术与情感叙事有机融合,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故事。角度精巧,画面精美,制作精良,感染力强。
融合报道
甘肃日报:《跨越千里的绿色约定》
作者:郁婕
讲述上海志愿者张鑫携孩子及朋友跨越3000公里,连续七年到甘肃民勤四方墩生态林基地种植梭梭的故事。视角新颖,图文并茂,现场感强。
海南日报:《大鱼“海棠”:145天的重生“鲸”历》
作者:海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作品展现了名为“海棠”的领航鲸受伤搁浅后,经过救援人员和爱心人士145天的救治与呵护,从奄奄一息到焕发活力,最终回归深海的全过程,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纪录片式的拍摄风格和不同人物的平静讲述,营造出平实朴实的氛围,引人入胜,温情感人。
农民日报:《种粮大户的小助理是真不好当啊……》
作者:李浩
三夏农忙时节,青年记者跟随山东德州种粮大户袁本刚做一天“助理”,通过体验式、嵌入式采访,了解当地农业生产情况。第一人称视角,代入感、现场感强,引人入胜。
南方日报:《重生之我在文博会跑酷》
作者:卓杰
运用年轻人喜爱的“热梗”开场和转场,讲述在深圳文博会上的“XR超高清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板块,呼应口号“打卡文博会,游遍‘种花家’"。形式新颖,趣味性、互动性强。
博主@曹小月:《中国妈妈把川剧变脸搬上美国文化节!》
作者:曹小月
视频博主讲述美国一小学内,几名中国妈妈从海底捞邀请演员师傅,将中国的川剧变脸搬到了美国国际文化节上,受到当地小学生喜爱的故事。讲述生动,感染力强。
北京日报:《初夏晴好,北京CBD与长城同框,古今相映》
作者:鲁梦晗 王佰龙 王雪原
定格“夕阳时分,箭扣长城与北京城同框”的画面,前景是古老长城,后景是现代都市。构图精巧,影像生动,历史与当下交相呼应,展现星火相传、脉脉守望的壮观场景。
言论报道
央视新闻:《“麦田CBD”,唤醒的不只是乡愁》
作者:王石川 谢玉洁
以杭州“麦田CBD”的火爆出圈为引,结合武汉园博园、上海世纪公园的实践,探讨现代城市建设如何融入田园景致,呼吁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让市民在繁华都市中找到心灵栖息地。观察细致,说理透彻,针对性强。
深度报道
重庆日报新重庆客户端:《“扁担轮渡”上的船长与老人》
作者:刘兴萍 何庆渝 孙亮亮 赵祥宇 康延芳 张一叶
微纪录片讲述重庆忠县扁担轮渡的船长秦大益二十七年如一日地送菜农进城卖菜的故事。通过平凡的乡里日常画面,展现他们守望互助的温暖。制作精良,娓娓道来,细节生动,引人入胜。
内蒙古日报:《“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佳话的温暖续写》
作者:孙一帆 于涛 李卓 来春誉 白雪 查娜 王磊 马嫣然 程英军 怀特乌勒斯 王鹏 伊舒妮
通过典型故事,讲述公安机关、公益组织等各方力量持续帮助六十年前入内蒙的“三千孤儿”寻找亲人,续写民族大爱佳话篇章。挖掘深入,感染力强。
国际传播
中国日报社:《一生所望,花开敦煌——专访常沙娜》
作者:石甫天
通过“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介绍敦煌艺术家常沙娜的成长故事、奋斗经历、艺术造诣,展现她与敦煌的深厚情缘和在守护、发掘、推广敦煌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内容丰富,情感深挚,挖掘深入。
新疆日报:《InXinJiang㉑丨埃及记者:眼见为实!不要轻信西方媒体关于新疆的报道》
作者:杰文津 林涵 成立 贾少琦 汪舟
通过专访埃及《金字塔报》主编伊曼·阿拉夫,讲述她对新疆认识的转变,指出西方媒体对新疆的报道存在偏见。问答式采访,问题设置到位,针对性、说服力强。